如何创作故事

本文是《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的读后感。

我怎么会读这本书

在上大学以前我没有读过多少“课外书”,小说就更少了——在我的印象中老师和家长都是反对学生阅读小说的——读过的水平最高的小说是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系列。在大一的时候,我有着这样的想法:无论作者多么高明,小说也不过是编造的,不是现实世界的真实映射,我应该阅读写实的传记而不是虚构的小说。转变发生在大二上学期,2015年的9月份,有一天我去图书馆借一本书,但没有借到,于是便开始逛图书馆,这是我大学时难得的娱乐活动。在四楼进门右转不远处的一个书架上很偶然地看到了早有耳闻的《悲惨世界》,又恰巧听一位同学说她正在读它,就翻开看看。简短的序言深深地震撼了我:

只要因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还存在一天,在文明鼎盛时期人为地把人间变成地狱并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运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得不到解决;只要在某些地区还可能发生社会的毒害,换句话说,同时也是从更广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和困苦,那么,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益的。

我很想知道怎样的小说配得上这样的序言,便借来读读。一直到那一年的最后一天,我才终于读完这部鸿篇巨著。它配得上它的序言。读完这部小说的好几个月后,走在路上我还是会常常想起冉·阿让,想起米利埃,想起芳汀,想起马吕斯、想起珂赛特1,回想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命运。我相信这本小说彻底地改变了我,第一次让我感受到了小说的力量。从这之后,我便开始广泛地阅读小说(虽然到现在总共也没有读几本)。《悲惨世界》浑然一体,鬼斧神工,毫无人工雕琢的痕迹,我完全无法想象雨果是如何创作它的,也觉得自己这辈子都写不出这样的作品。

毕业后由于工作性质我必须每天对着电脑屏幕,为保护眼睛开始使用听书软件听小说。在山竹2袭击深圳的那天我听完了《三体》三部曲,也带给我相当的震撼。但同时我却能感觉到人工雕琢的痕迹,觉得自己应该也能写出这样的作品来——只要有5年、10年或是20年的时间来学习和练习写作。一个人若是能在自己的一生中创作出《三体》这样的小说大概也可以算作不枉此生了。有这样的想法后我便在kindle上买了一本评价颇高的名为《这样写出好故事》的书,以此作为学习写作的开始。但越读越不对劲,这本书只是在教授编造爆米花电影故事的套路,读了一半左右我就放弃了。在阅读上,我很少半途而废。再加上开始准备OSCP认证3,学习写作的事情便耽搁了,一耽搁便是半年多。

去年(2018年)11月,有次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好友分享了一篇名为《如何讲故事》的文章,内容是自己阅读一本名为《故事》的书后的读后感,我这才想起自己还有学习写作的想法。这位好友对这本书的评价很高,我在kindle中读了样章后也觉得不错,便买了它,开始阅读。

我是如何阅读这本书的

我主要在工作日每天吃完午饭到睡午觉前花大约20~30分钟的时间阅读它,周末偶尔也会阅读它,如果我把kindle带回家了4。我把它当作一本教科书来读,一边阅读一边记笔记,每阅读一个小节便在笔记中记录这个小节在讲什么,若是遇到基本概念,便实时记录。最终的笔记有六千多字。我用了近两个月才读完,因为没有合适的软件来统计阅读时间,我只能粗略地估算累计阅读时间为20小时。kindle中显示这本书的常规阅读时间为7小时32分钟,可见我读得有多慢。

这本书写的如何

我自己定义了一套书籍评星标准5,按我的标准,给这本书评4星,因为它符合4星“这本书改变了我对某些事情的看法或是让我的某项技能有大幅提升。”的标准。这本书改变了我对故事、对电影的很多看法,同时也让我创作故事的技能——至少我主观认为——有大幅提升。

这是一本严肃的书。一开篇便回答了一个基本问题:人们为何需要故事?答案是:因为我们只能从故事中寻找一个人人都必须回答、也在用自己的一生回答的问题“一个人应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的答案。这样严肃的讨论贯穿全书。在前言中作者也明确指出,《故事》论述的是独创,而不是复制,论述的是一丝不苟,而不是旁门捷径,论述的是写作的现实,而不是写作的秘诀,论述的是如何精通这门艺术,而不是如何揣摩市场行情。

这是一本严谨的书。在阅读它时,我常常有一种阅读数学课本的感觉,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非常重视基本概念。在数学中,我们有质数无穷大全等相似等数不胜数的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中有些词汇是自然语言中原本就有的,但在数学中被赋予了完全不同的概念。在自然语言中一个词汇可能有很多含义,但在数学中基本概念必须是明确的。《故事》几乎每一章都会提出一些基本概念,并花大段的篇幅去阐述他们,以求读者能达到和作者共通的语义,即把自然语言中的词汇变成故事创艺术中一个明确的基本概念,变成一个专有名词。如定义了人物塑造是“一切可以观察到的人的素质的总和”,定义了人物性格真相是“人物处于压力之下做出选择时揭示出的人物的本性”。

这是一本文笔优美的书。虽然有着数学课本般的严谨,但绝不枯燥,反而行文流畅,文笔优美。如作者用下面这段话来形象地说明人们试图回答“一个人应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时的场景:

但,问题的答案总是在规避着我们。当我们力图使我们的手段合乎我们的梦想时,当我们力图将我们的思想融入我们的激情时,当我们力图让我们的欲望变成现实时,那问题的答案始终躲藏在飞速流逝、难以捉摸的时间后面。我们犹如乘坐一艘飞船,险象环生地穿行在时间隧道之中。如果我们想让飞船减速,以便捕捉人生的模式和意义,人生就会像一个格式塔一样扑朔迷离:时而严肃,时而滑稽;时而静止,时而狂乱;时而意味深长,时而索然寡趣。重大的世界事务完全在我们的掌控之外,而个人事务又往往钳制着我们,尽管我们无不努力用双手牢牢掌握着自己的方向盘。

上面这段话连着使用了两个强有力的排比。再如讲完如何处理逻辑漏洞后,作者没有写“如此处理观众便会忽略逻辑问题”,而是用了一个比喻:

带着这样的想法,他们(观众)会愉快地将逻辑仍进垃圾桶。

书中处处可见这样精彩的排比和巧妙的比喻。

我有什么收获

读完《悲惨世界》后我就不再认为故事只是娱乐,读完《故事》后明确地知道了“故事是人生必备的设备”6,是探索人生意义的有效途径——很可能是唯一途径。故事同其他艺术一样,是有现实意义的。

主观上我认为读完《故事》后自己创作故事的技能有了大幅提升。毕竟以前我根本对如何创作故事一无所知,一窍不通,任何提升都可以算是“大幅”提升。至少我知道了什么是生活故事,什么是被讲述的故事;什么是场景,什么是序列,什么是幕;什么是故事价值,什么是人物弧光;什么是转折点,什么是鸿沟。知道了如何开启一个故事,是什么力量推动着故事前进,在故事中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

原本我以为写小说就是坐在电脑前敲击键盘而已,当然可能需要先列个大纲。如果我的打字速度是100字/分钟,创作一篇10000字的小说最快需要100分钟,当然不可能这么快,毕竟还需要构思一下,实际用时可能是300分钟或是500分钟。读完《故事》之后我知道了坐在电脑前敲击键盘只是故事创作的最后一步,用时最少的一步。两个小时的电影讲述的故事至少需要几个月的全职创作,甚至可能需要几年。创作故事是门艰苦卓绝的手艺。

我猜想学习过油画的人比我更懂得欣赏《蒙娜丽莎》,学习过书法的人比我更懂得欣赏《兰亭集序》,学习过作曲或演奏的人比我更懂得欣赏《卡门》。而当我读完《故事》后,便比以前更懂得欣赏故事。故事在我眼中不再浑然一体,不可名状,而是有层次,有结构,可以解剖,可以分析。

最后,回答本文标题提出的问题:如何创作故事?阅读《故事》,然后不断练习。


  1. 冉·阿让、米利埃、芳汀、马吕斯和珂赛特均为《悲惨世界》中主要人物。 ↩︎
  2. 2018年第22号台风。深圳市于2018年9月16日发布关于该台风的红色预警,文中“山竹袭击深圳的那天”便是指这一天。 ↩︎
  3. 详情见:《我是如何拿到OSCP认证的?》。 ↩︎
  4. 工作日在公司午休,不回家,kindle平时也放在公司。 ↩︎
  5. 评星标准详情见本博客“读书”页面。 ↩︎
  6. 肯尼斯·伯克(20世纪美国重要的修辞学家)语,《故事》一书中引用了这句话。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3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