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如何自学写作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开国元勋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作家。在自传1中,他讲述了自己如何自学习作。

大约 14 岁时,富兰克林和一个朋友互相写信,争论女性应不应当接受做学问的教育,她们的钻研能力又怎样。他的父亲碰巧发现了这些信件,阅读后向富兰克林指出,就拼写和标点的正确而言,他比朋友强,但若是论文笔的优雅、章法的严谨、表达的明晰,他就比朋友差了一大截,并一一举例印证。富兰克林心服口服,从此之后特别注意文笔,下定决心努力改进。

就在这个时候,富兰克林偶然看到了一卷零散的《旁观者》,把它买了下来,反反复复读了好多遍,真是爱不释手。富兰克林觉得《旁观者》中的文章文笔非常优美,希望自己也能写出这样好的文章来。于是他采取了一些方法来训练自己,这些方法非常有效,三个世纪后被选入《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一书中做为自学的优秀案例2

第一种训练。目的:写出和《旁观者》一样好的文章。做法:选《旁观者》中的几篇文章,写出每个句子的要旨,搁置几天,不看书,试着用到手的贴切的字眼详尽地表达每个要旨,争取像原来表现的一样充分,努力再现原文,最后比较自己写的与原文,寻找差异与不足。结果:发现自己词汇贫乏,做不到招之即来,运用自如。

第二种训练。目的:提升词汇储备。做法:找几篇散文,把它们改写成诗歌(在改写成诗歌时需要使用同义词代替原文中的一些词汇),过上一段时间,等把原来的散文忘在脑后时,把诗歌还原成散文,最后比较自己使用的词汇和原文的词汇。结果:提升了词汇储备。

第三种训练。目的:学习如何组织文章。方法:找几篇文章,写出句子要旨,把要旨打乱,过几个礼拜,忘记原文后再努力将它们排列成最佳的顺序,然后造成完整的句子,再联句成篇,最后和原文进行比较,寻找差异与不足。结果:学会了理顺思绪的章法。

我将富兰克林自学写作的每种方法都归纳为 5 个阶段:

  1. 准备阶段:选取优秀的原文,对原文进行处理,准备训练用的素材
  2. 遗忘阶段:经过一段时间,遗忘原文
  3. 练习阶段:根据素材尝试还原出原文
  4. 反馈阶段:将自己还原出的文章和原文做对比,寻找差异和不足
  5. 改进阶段:总结反思自己文章的不足,设法改进;必须时设计新的训练方法

这个过程和 PDCA 循环3非常像,可以认为是 PDCA 循环在自学写作时的一种特例。

之所以这么麻烦,是因为没有导师。如果有导师,直接把自己写的文章拿给导师看,就可以获得反馈。这让我想起了编程。编程入门是比较容易的,因为编译器/解释器充当了导师的角色。编译器/解释器会告诉初学者,他/她写的代码哪里有问题。但若过了初学阶段,编程学习者不再犯语法层面的错误,编译器/解释器无力指出代码风格、设计模式、模块划分等层面的问题,全靠自学的编程学习者无法获得有效的反馈,编程能力便止步不前了。虽然可能写了很多代码,但只是简单重复,并没有什么提升。这位自学者可以效仿富兰克林,找一个优秀又简单的开源项目,使用它、了解它的功能,然后自己动手编写一个同样功能的程序,最后比较开源项目的源代码和自己写的代码,分析它们的差异,从而了解自己的不足。


  1. 本文内容主要引自《富兰克林自传》,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年版。 ↩︎
  2. 相关内容见该书第 6 章“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第 3 节“没有导师,怎么办”。 ↩︎
  3. PDCA 循环指 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 和 Act(处理) 循环,详情请参阅百度百科相关词条。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15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