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比美国宇航局更早发现木星撞击事件

当地时间 2009 年 7 月 20 日,家住澳大利亚堪培拉北部村庄穆伦巴特曼1的安东尼·卫斯理(Anthony Wesley)盯着浏览器中不停转圈的加载中动画2,激动地大叫起来“我的上帝,我要出名了!”打不开的是卫斯理的个人网站3,做为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程序员,他很快查清,和预想中一样,来自世界各地、源源不断的访问请求挤满了个人网站服务器带宽。卫斯理心想:“上帝,凌晨那件事果真轰动了世界。”

昨天夜里,卫斯理和往常一样在自家后院用那台 36.83 厘米口径的反射式望远镜观测木星。过去的 5 年里,他都沉迷于充满活力的木星,每周花大约 20 个小时观测木星4。到零点十几分时,卫斯理已经用连接在望远镜上的数码相机拍摄了一些清晰、美丽的木星照片,心满意足,想着今天就到这里吧,还有球赛要看。当他就要按下退出按钮时,看着屏幕上美丽的木星,忽然改变了主意,“休息一会再来继续吧”,他心想。于是卫斯理让望远镜继续对准木星,自己回屋去看高尔夫球赛。

半小时后,卫斯理一边念叨着“汤姆·沃森(Tom Watson)几乎创造了历史”,一边漫不经心地走到望远镜前。屏幕上木星在缓缓旋转,还是那么美丽。忽然,一个黑斑随着木星的旋转进入了卫斯理的视野,这引起了他的好奇。这个黑斑位于木星的南极地区,“极地风暴?”卫斯理心想。黑斑继续随着木星旋转,越来越清晰,卫斯理试着调整了数码相机的颜色通道,发现黑斑在所有通道上都是黑色的。“好吧,是个真正的黑斑”,卫斯理自言自语,“看来不是风暴,大概是某颗卫星投下的阴影?让我想想是哪颗呢?卡利斯托?不对,位置和大小都不对。哪颗卫星会在这个位置?好奇怪。”卫斯理调整望远镜焦距,观察黑斑周围,想要找到更多线索。他看到了一个椭圆形的白色风暴,“哈,看到了老熟人。等等?旋转好像是同步的?”卫斯理盯着黑斑和白色风暴观察了一会,发现它们随木星的旋转确实是同步的,“这说明黑斑不是卫星的阴影,而是存在于木星大气。只能是……撞击?不会吧,15 年前 SL95 才刚刚撞过木星,又撞一次?”

木星上的黑斑

想到这里,卫斯理激动了起来。他迅速调出以前拍摄的木星这一区域的照片,进行仔细地对比。“是新东西无疑!真的是撞击吗?概率简直小到令人发笑。但除了撞击,再没有其他可能了。我要继续拍摄,不,如果是撞击,我得告诉大家,动作得快。”说干就干,卫斯理快速挑选了几张最清晰的黑斑照片,攥写了简单的观察报告,上传到自己的个人网站,并发邮件提醒 NASA 关注木星南极地区新出现的黑斑。

卫斯理的观察报告很快在天文爱好者中引起轩然大波,几小时内,他发布的照片就遍布各大科学网站,一时间无数大大小小的望远镜对准木星,也有无数人访问卫斯理的个人网站,甚至导致其瘫痪。好在澳大利亚的另一个程序员,著名开源项目 Samba 和 rsync 的发起者安德鲁·垂鸠(Andrew Tridgell)及时出手相助,为卫斯理免费提供了企业级服务器放置观察报告,这才顶住了全球天文爱好者访问的压力。

直到这天晚上,NASA 才终于确认黑斑是什么。卫斯理打开 NASA 官网的声明6,看着看着情不自禁读出声来:“根据澳大利亚业余天文学家安东尼·卫斯理提供的线索……使用夏威夷莫纳克亚山顶的红外望远镜,收集到表明是撞击的证据。”卫斯理再也坐不住,激动地挥舞手臂,又握紧拳头,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我的名字出现在了 NASA 官网”,他心想,“我的上帝,他们称我为天文学家!”没错,那个黑斑正是彗星或小行星撞击木星留下的痕迹。这一天文奇观由 44 岁的程序员安东尼·卫斯理在自家后院最先发现,早于世界上任何一家天文台!

卫斯理果然出名了。采访他的记者络绎不绝,关于他的报道连篇累牍。“没错,从小就喜欢天文,大概从 10 岁收到小型天文望远镜开始。”卫斯理对记者说。“现在望远镜很便宜,每个人都可以观察星空”,他说,“比如我这架,只花了一万多美元。”“要说意义的话,我想是这样的。木星引力很大,就像个吸尘器”,卫斯理接受采访,“如果那颗彗星或小行星,不被木星吸引,而是撞向地球,我们就有大麻烦了。要知道,黑斑至少有太平洋那么大。”

卫斯理和他的反射式望远镜的合影

在科学的萌芽时期,一个看门人,一个工匠学徒,都有可能做出改变世界的伟大发现。但随着科学的发展,这种事情变得越来越不可能。到今天,科学研究动辄需要上百万甚至十几亿美元的大型设备,人类进入了大科学时代。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有个业余爱好者先于专业天文台发现了木星撞击事件。这当然是个巧合,然而这个巧合却提醒了人们,仰望星空不是科学家的特权,每个人脚踏实地后,都可以仰望星空。

后记

我报名参加了科学声音组织的知识写作培训班。第十六讲的课后作业题目是:以天花或者伤寒为题,使用本节课所学的范式,完成一篇 5000 字左右的文章。我觉得一个周末显然无法完成这一作业——单单查阅资料一天的时间可能不够,而攥写 5000 字左右的文章以我的水平一天时间显然也不够。如果非要赶着在一个周末完成这一作业,只能粗制滥造,还不如不写。再加上为了完成第十五讲作业,查阅了不少资料,花了不少时间,却只写了开端和高潮,不完成整篇文章实在可惜。于是我决定不遵循作业题目,而是把第十五讲作业扩展为一篇完整的文章做为对第十六讲所学知识的练习。

2021.08.07 更新:在学习了第二十六讲《录音实战》后,我将这篇文章稍作修改,录制了音频,收听地址:http://m.ximalaya.com/sound/441149672


  1. Aussie trumps NASA on space discovery.SBS News.2009.07.21 ↩︎
  2. Impact mark on Jupiter, 19th July 2009.Anthony Wesley.NASA.2009.07.20 ↩︎
  3. http://www.acquerra.com.au/astro/ ↩︎
  4. Amateur astronomer spots Earth-size scar on Jupiter.TheGuardian.2009.07.21 ↩︎
  5. 休梅克-利维 9 号彗星(英语:Shoemaker-Levy 9,简称 SL9)于 1994 年 7 月 18 日撞向木星。 ↩︎
  6. New NASA Images Indicate Object Hits Jupiter.NASA.2009.07.20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2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