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的网》读后感

夏洛的网》讲述了一个童话般的故事:

威尔伯是只春天出生的小猪,猪圈上结网的蜘蛛夏洛是他的好朋友。
老羊告诉威尔伯,天气很冷的时候,农场主会杀掉威尔伯,把它做成火腿。

夏洛为了救威尔伯,想了很久,终于想到在蛛网上织出夸赞威尔伯的字,创造神迹。这一招很奏效,夏洛每次织字,农场主及其他所有人都会变得更在意威尔伯。秋天,夏洛随威尔伯一起去集市,最后一次为威尔伯织字。威尔伯在集市上得了奖,为农场主赢得了荣誉。农场主不可能再为了吃肉杀死威尔伯。

夏洛产卵后独自在散去的集市死去,威尔伯把夏洛的卵带回农场。威尔伯活过了冬天,活了一年又一年。夏洛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都成了威尔伯的好朋友。

这个故事不是简单的童话,它比童话更为深刻。它即有能吸引孩子的外形,也有能引发成年人深思的内核。正符合《伟大作品的隐秘结构》一书中所说两大隐秘结构之一——半透明的双层结构。

还未读完,我已产生一个巨大的疑问,夏洛为何愿意救威尔伯?在故事的结局——倒数第二章(在我看来最后一章不是结局,而是尾声),夏洛临死前,威尔伯提出了我的疑问:

“你为什么为我做这一切呢?”它问道,“我不配。我没有为你做过任何事情。”

“你一直是我的朋友,”夏洛回答说,“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为你结网,因为我喜欢你。再说,生命到底是什么啊?我们出生,我们活上一阵子,我们死去。一只蜘蛛,一生只忙着捕捉和吃苍蝇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也许可以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谁都知道,人活着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夏洛给出了两个理由:

  1. 夏洛喜欢威尔伯,视威尔伯为好朋友;
  2. 救威尔伯让夏洛觉得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第一个理由固然成立,夏洛和威尔伯彼此认为对方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为了救好朋友,付出一些努力十分正常。夏洛通过在蛛网上织字救了威尔伯,但也没耽搁自己捉捕苍蝇、做卵兜、产卵。但存在更大的疑问。夏洛为何愿意和威尔伯成为朋友?他们成为朋友后,关系不平等、并非互惠互利。夏洛单方面为威尔伯付出,威尔伯没有为夏洛做任何事情。甚至夜里,也是夏洛讲故事,哄威尔伯睡觉。夏洛是一只很有智慧的蜘蛛,它在决定成为威尔伯的朋友时,一定已经预料到了这一切。回顾夏洛和威尔伯的第一次交谈,夏洛对威尔伯说:

“你要一个朋友吗,威尔伯?我可以做你的朋友。我观察你一整天了,我喜欢你。”

那天威尔伯做了什么,让夏洛喜欢?那是一个雨天,威尔伯在找朋友,威尔伯问了母鹅、小羊羔、老鼠,没有谁愿意成为威尔伯的朋友。小羊羔甚至说:

“我对猪没兴趣。”

“你自个儿去玩吧!反正我不跟猪玩。”

威尔伯感到非常孤独,作为一只正在长身体的小猪,它甚至吃不下饭。威尔伯找了一整天,到了晚上睡觉前,还是没有找到朋友。就在这时,夏洛说要成为威尔伯的朋友。显然,夏洛观察一整天,观察到了威尔伯的孤独。从“人性”推断,夏洛出于善良,可怜威尔伯,所以主动提出要成为威尔伯的朋友。第五章写到:

在夏洛凶猛残忍的外表下,有一颗善良的心。

此外,夏洛是一只蜘蛛,威尔伯的臭味会吸引夏洛的主要食物来源——苍蝇。从“动物性”推断,夏洛也会喜欢威尔伯。第九章写到:

夏洛乐滋滋地看着(威尔伯)。它和弗恩一样实在太喜欢威尔伯,它的臭猪圈和发臭的食物引来夏洛需要的苍蝇。

第二个理由更为深刻。夏洛提出疑问“生命到底是什么啊?”这个疑问,夏洛没有正面回答。读者阅读完整本小说,也无法回答这个疑问。这个疑问,正是《伟大作品的隐秘结构》中所说的那种疑问:

世上想不出答案的问题很多,但其中却有那么几个,一想就会搅动身心,卷入巨大的人生疑问,而且可以肯定,古人也曾经这么疑问,后人也必然会继续这么疑问。伟大的艺术家只要发现这样的地方,就会倾注自己最大的精力开始创作。

夏洛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但它思考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一生只忙着捕捉和吃苍蝇是毫无意义的”、“人活着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它觉得帮助威尔伯“或许”是一点有意义的事情。这并不是说,只有帮助他人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如果这样理解,故事就陷入了俗套的说教。夏洛是一个智者,它不会草率得出这样的结论,它使用了“或许”、“谁知道呢”这样表达不确定性的词汇。

这又引发了我的一个疑问,夏洛和威尔伯在同一年的春天出生,夏洛表现得像一个成年人,威尔伯像一个小孩子,这是为什么?

最简单的解释是按生命长度等比例换算。夏洛是一只春天出生、秋天就会死去的蜘蛛,它的寿命只有三个季度。夏洛出场的下一章就是初夏,可见夏洛和威尔伯成为朋友是在春末。这时夏洛已经度过了自己生命的三分之一,类比到人类,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家猪平均寿命为二十年,威尔伯在认识夏洛时,只度过了自己生命的八十分之一,如果类比到人类,只是一个婴孩。

但无论如何,夏洛出生也才几个月,它从哪里获得远超其他动物的智慧和知识储备?对此,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测,蜘蛛的知识是可以代际遗传的。小说中有这样一段人类的对话:

“你试过结网吗?”多里安医生问道。

阿拉布尔太太在她的椅子上不自在地动着身子。“没有,”她回答说,“不过我会编织小餐巾,也会编织短袜子。”

“不错,”医生说,“不过你是有人教的,对吗?”

“是我妈妈教的。”

“那么蜘蛛是谁教的呢?蜘蛛很小就会结网,没有任何人教。你不觉得这是个奇迹吗?”

这段对话点明了蜘蛛织网并非后天学习,而是天生就会。也就是说,蜘蛛最大的知识,结网是可以代际遗传的。既然如此,其他知识也可以代际遗传就不奇怪。夏洛这个物种,秋天产卵后很快会死去,春天卵才孵化出来。夏洛没有任何和母亲交流的机会。但夏洛有中间名,有姓。它的全名是夏洛·阿·卡瓦蒂卡(Charlotte A. Cavatica)。中间名和姓绝不是夏洛随意给自己安置的,它们来自夏洛所属物种穴栖园蛛的拉丁语学名 Araneus Cavaticus。夏洛生活在乡下的农场,不可能有人会在日常生活中说出某一物种的拉丁语学名。夏洛能够识字,但它织网的谷仓没有书籍,它没有机会阅读书籍。更何况,农场里只有通俗杂志和广告,没有这样的书籍。最合理的解释便是,中间名和姓遗传自夏洛的母亲。夏洛一出生,脑海中便有祖祖辈辈积累的知识和技能,它不仅擅长结网,也擅长思考。它曾说:

在我之前,我妈妈结网捉虫。在它之前,它妈妈结网捉虫。我们一家都结网捉虫。再回过去几千几万年,我们蜘蛛一直埋伏着捉苍蝇和甲虫。

夏洛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说出这样一段话,可能并不是夏洛观察了其他动物的母亲,得出自己的母亲和自己相同,也会结网捉虫的结论。而是它的脑海中有着祖祖辈辈生活的鲜活画面。如果这种记忆足够久远,夏洛或许还记得,恐龙是如何灭绝的。

第二个理由引发了另一个问题,生命的价值和长度正相关吗?生命是否长度越长、价值越高?在故事中,只有三个月生命的夏洛救了威尔伯,让它能活到寿终正寝,如果不救,威尔伯会在冬天被宰杀。夏洛的行动,让威尔伯的生命从一年大大延长到二十年,延长了 1900%,看起来有很大价值。如果威尔伯的寿命不是二十年,而是一年零一个月呢?夏洛的行动,只让威尔伯多活了一个月,从十二个月延长到十三个月,只延长了 8%,还有很大价值吗?直觉上,肯定会觉得价值比延长 1900% 小很多。夏洛的行动没有变、效果没有变,改变的只是威尔伯的寿命,或者说是生命的长度,我们会觉得价值变了。假设有两款新药,除药效外,价格、副作用、味道、生产时对环境的污染等都完全相同。第一款新药可以把人类的平均寿命从 80 岁提升到 81 岁,而第二款可以把平均寿命从 80 岁提升到 100 岁,两款新药,哪个更有价值?相信任何人都会说第二款。可见生命的价值和长度即使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也具有很大的正相关性。毕竟,生命越长,越有可能创造奇迹。

最后谈几点《夏洛的网》的写作特色。

一是尊重动物的动物性。有许多作品,只是把动物作为主角,故事则是人类社会中才会上演的故事。把这种作品中的小猪、小羊、大灰狼,直接换成小明、小红、大坏蛋,故事仍然成立。但在《夏洛的网》中,无论是夏洛还是威尔伯,换成人类,故事不再成立。这让小说更加真实、更加严肃、更加深刻。

故事中最大的危机、夏洛织网的原因——威尔伯会在圣诞节前被杀被吃,人类绝不会遇到,只有家畜、家禽才会遇到。

故事构建了一个各种动物都能说话的世界,却没有回避蜘蛛捕食昆虫的事实。威尔伯和夏洛成为朋友的第一天,恐惧多过开心,因为它看到夏洛捕食苍蝇的过程,觉得这很残忍。

“这很残忍。”威尔伯回答说,它不打算被说服而放弃自己的立场。

“这个嘛,你没有发言权,”夏洛说,“你是有人用桶子送东西给你吃。可没有人给我东西吃。我得自己谋生。我靠自己的本事过活。我得机智灵活,要不然就挨饿。我得自己想办法,能捉什么捉什么,来什么捉什么。我的朋友,碰巧来的都是苍蝇、昆虫和甲虫。再说,”夏洛抖着它的一条腿说,“你知道吗,如果我不捉甲虫,不吃掉它们,甲虫就会增加,成倍成倍地增加,多得会破坏地球,把所有的东西一扫而光?”

可能考虑到读者大多是小孩,作者没有安排一场落网的苍蝇和夏洛的对话。

故事正视了不同物种之间生命长度的巨大差异,巧妙融入故事情节,设计出了一个感人至深又合情合理的结局。作为成年人,我读懂了作者在前面几个章节的暗示,预感到了夏洛的结局。如果我还是一个孩子,这个结局一定出人意料。

二是大量使用铺陈。直接列举一系列事物,营造真实感。

故事开始时,阿拉布尔先生把刚出生的威尔伯装在纸箱里,抱进屋子时:

厨房的桌子上,早饭已经摆好,房间里透着咖啡、熏肉的香味,湿灰泥的气味,还有从炉子里飘出来的柴火烟味。

后来威尔伯住进了这样一座充满各种气味的谷仓:

谷仓很大。它很旧了。里面有干草的气味,有肥料的气味。里面有干活累了的马的汗味,有吃苦耐劳的母牛的极好闻的气息。谷仓让人闻上去感到天下太平,什么坏事都不会再发生。它充满了谷物、马具套、车轴油、橡胶靴和新绳索的气味。碰上猫叼着给它的鱼头到这儿来享受,谷仓里还会多股鱼腥气。不过最强烈的是干草气味,因为谷仓上面的阁楼里一直堆着干草。总是有干草给扔下来喂牛、喂马、喂羊。

这座仓库里有许多东西:

谷仓里面有马栏,有牛栏,谷仓底下有羊圈,有威尔伯待的猪圈。谷仓里有凡是谷仓都有的各种东西:梯子、磨子、叉子、扳手、镰刀、割草机、雪铲、斧头柄、牛奶桶、水桶、空麻袋、生锈的老鼠夹。

夏洛第一次在网上织字,吸引了周围很多人来观看:

周围多少英里的人赶来看威尔伯,读夏洛的网上那几个大字。朱克曼家的车道上,从早到晚满是小汽车大卡车——福特车、雪佛莱汽车、别克车、通用小卡车、普利茅斯汽车、史蒂倍克汽车、帕卡德汽车、带螺旋转动装置的德索托、带火箭发动机的奥尔兹汽车、吉普旅行车、庞蒂亚克汽车。

描写集市时,陈列了听觉、视觉、嗅觉等多个维度的事物:

车子开进集市场地时,他们听到音乐声,看到费里斯转轮在空中旋转。他们闻到被洒水车洒湿了的跑道的灰尘气味,闻到煎牛肉饼的香味,看到气球飘在空中。他们听到羊在羊栏里咩咩叫。

孩子们在集市玩耍时,大人们这样嘱咐:

“要是去荡高空秋千,”阿拉布尔太太说,“可要抓紧了!你们要抓得十分紧。我的话听进去没有?”

“别走丢了!”朱克曼太太说。

“别弄脏了!”

“别热坏了!”他们的妈妈说。

“提防扒手!”他们的爸爸叮嘱说。

“马来了不要过跑道!”朱克曼太太在后面叫。

注意到其中有大量的气味描写。《生死疲劳》第四部“狗精神”中,也有大量气味描写。这部分中,主角西门庆转生投胎成了一条狗。众所周知,狗的鼻子很灵敏。以狗为主角,自然需要大量描写气味。但其实,猪的鼻子比狗的鼻子更加灵敏。《夏洛的网》中大量描写气味,非常符合威尔伯是一只小猪的设定。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2 × 2 =